描述
 新闻中心

每年生产的电子垃圾价值 625 亿美元,如何处理却成了难题 | 好奇心小数据

浏览: 时间:2023-02-01
在人类每年生产的大量垃圾中,电子垃圾愈发彰显出它的存在感。1 月的世界经济论坛上,循环经济加速平台组织 PACE 发布报告称,电子垃圾已经成为了累积最快的垃圾类别,在 2018 年已经达到了 4850 万吨,估值约 625 亿美元。然...

在人类每年生产的大量垃圾中,电子垃圾愈发彰显出它的存在感。

1 月的世界经济论坛上,循环经济加速平台组织 PACE 发布报告称,电子垃圾已经成为了累积最快的垃圾类别,在 2018 年已经达到了 4850 万吨,估值约 625 亿美元。然而它们目前的回收率仅达到 20%,能被回收记录的大多数都被送至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处理,又因为处理方式原始而向环境释放了大量有害物质、损害当地人健康。

电子垃圾是指任何拥有插头、电线或电池的废弃设备,大到空调、冰箱、平板电视,小到笔记本电脑、智能机和电动牙刷。

可以肯定的是,这些废弃物的累积速度将会越来越快——全球电子消费品市场预计会在 2018-2024 年间保持 6% 左右的年增长率,而消费者渴望新产品、公司为了迎合消费欲望而加快速度推陈出新、每一代产品使用周期变短、人均拥有更多电子设备等都是意料之中又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趋势。那些被淘汰的废弃物现在已经达到了惊人的规模,如果保持现有的生产率和回收率,到了 2050 年,电子垃圾的年产量将超过 1.2 亿吨。

一吨废手机的含金量接近 80 吨金矿含金量

这些垃圾中藏着一座矿。人们很少会直接扔掉金银珠宝,但当这些贵重金属包含在电子产品里时,它们往往在被弃用之后遭到无视。

电子垃圾中含有大量高价值的稀有材料,包括金、白金、钴(电池)、钕(被广泛应用于硬盘、手机、耳机的钕磁铁)、铟(平板电视)、铝和锡等。发掘出这些原材料被称为“都市挖矿”(Urban Mining)。一个经常被提及的事实是,黄金在自然中的含量约为 0.5g/吨,也就是说,人们找块土地挖出 1 吨的泥土,有可能在其中发现 0.5 克黄金,在 1 吨金矿中可以找到约 5-6 克,而如果是 1 吨的手机,这个数字就飙升到了 350 克,是金矿的 80 倍。

一份清华大学和悉尼麦考瑞大学的联合报告跟踪了中国 8 家电子垃圾处理厂,在计算了收集、人工、能耗、材料、设备、用地等成本后得出结论——从电子垃圾中提取原材料,比从金属矿石中直接发掘要便宜 13 倍;从中提取金、铜等金属的生意可以变得相当赚钱。

虽然这门生意看起来有利可图,然而现实情况是,电子垃圾的回收率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,全球 80% 的电子废弃物得不到回收,76% 下落不明,4% 被随意丢弃和交易,大概率进入普通的垃圾填埋场。发达区域的情况稍好,比如欧洲的回收率可达到 35%,可这仍然远低于普通垃圾在欧洲的回收率(50%-80%)。

一种说法是,和丢弃大型电子设备相比,人们如今更愿意保留私人的小型电子设备,比如手机、PC 和摄像机,它们不是太占地方,又有个人情感连接,这些主人舍不得丢掉的旧产品,便因此成为了“下落不明”的那批垃圾,没能进入到回收循环体系中去。问题在于,电子设备的生命周期在显著变短,这意味着一个人拥有的淘汰设备会越来越多、增速越来越快,造成的浪费越来越大。

而那些最终进入循环的电子品,又因为自身体积的日益变小和结构愈发复杂,给处理方带来了不小的麻烦。

处理垃圾的技术革新跟不上电子消费品换代速度

在经过最初的收集和运输后——注意,只有 41 个国家辟出了电子垃圾类别,其他都将其归于普通垃圾——电子垃圾回收处理的重点是拆解和分类,然后进行再加工、提取有价值的材料。

第一个步骤是人工拆解,比如一台笔记本电脑需要熟练工人卸下屏幕、主板、键盘、显示屏等,多数垃圾会被切成 10cm 左右的小块方便后续处理;接着会有其他公司/专业人士接手,有的用磁铁分离出钢、铁等物质,对它们进行回炉二次加工,有的用水分离法分离出玻璃和塑料,有的处理电路板等精细元件、提出金、白金等贵金属,把能用的部分进行二次售卖。

因为人工拆解是劳动密集型产业,在人工成本较高的欧洲,一些公司试图通过新技术来完成自动拆解。不过,由于每年的电子新品层出不穷、体积变小、结构更精细复杂,甚至材料更罕见,拆解和提取都面临着新的难题,产业处理这些垃圾的技术革新,远远跟不上新品被设计生产的速度。

这个过程的另一隐患是,非标准化的原始处理方式,将对环境和工作人员造成极大的损害。电子垃圾富含铜、锌、铅、汞、铬、镉等多种重金属、各种塑料、调色剂、表面涂层等,不恰当的处理,比如加热拆解线路板、酸洗提炼贵金属、直接焚烧等,将使这些重金属和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进入环境。

欧美每年生产的电子垃圾占据全球的 52.7%,其中有超过 1/3 会运往海外,93% 进入了亚洲,7% 进入墨西哥和加拿大。那些位于发展中国家的处理中心,正因为落后的拆解方式而面临着上述问题,虽然海外垃圾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创收。

被称为“全球最大电子垃圾村”的中国贵屿是个典型的例子。从 1990 年代开始,电子垃圾拆解就成为了全镇的支柱产业,年产值近 10 亿元,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 90% 以上,有超过 80% 的家庭直接参与了电子垃圾分解,一个家庭作坊的年收入可达到百万元。

低人力成本(一名处理工的工资是 10 小时 150-200 元)、并不规范的原始而直接的处理方式、对大量“洋垃圾”来者不拒共同造就了贵屿镇的经济繁荣,也带来了严重污染。地下水早在 90 年代中期就无法饮用,肾结石成为最常见的疾病,80% 以上的中小学生患有呼吸道疾病。绿色和平组织联合中山大学对贵屿产业规模、生态和劳务关系进行的大型调查指出,包括铅、镉、汞、六价铬、聚氯乙烯塑料、溴化阻燃剂在内的六项有害物质已经渗入到当地的土壤和地下水中。

在贵屿问题引起世界主流媒体关注后,中国对“洋垃圾”的进口策略收紧,环保政策开始加码。2017 年 7月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》,要求全面禁止“洋垃圾”入境。这样的政策逼迫当地人不得不转向更新换代慢的“国产货”,生意越来越难盈利。

在产业人士看来,抑制不住增长的电子品消费市场加速产生的大量垃圾、来不及跟上换代节奏的垃圾回收方式、发展中国家处理者得不到保障的工作环境,构成了让人忧心的画面。它显然不能依托于消费者习惯的改变而得到解决。

制图/冯秀霞

题图来自 ensia

喜欢这篇文章?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,每天看点不一样的。